一、“十四五”畜牧业重点工作具体目标
1. 动物疫病防控。畜禽常年免疫密度维持在90%以上,免疫抗体合格率维持在70%以上,筑牢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安全底线。
2.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。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合格率保持在98%以上,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底线。
3. 品种改良。每年计划完成改良牛1万头以上、羊15万只以上。
4. 畜禽存出栏。到2025年末,牲畜存栏达到55万头只,同2020年相比增加21.84万头只,增长65.86%;出栏牲畜50万头只,同2020年相比增加20.85万头只,增长71.53%;家禽存栏100万羽,同2020年相比增加22.75万头羽,增长29.44%;家禽出栏100万羽,同2020年相比增加17.9万头羽,增长21.8%。
5. 规模化养殖。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5%以上。
6.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%以上,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%以上。
一、目标落实情况
1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稳步提升。进一步健全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,稳定了防疫队伍。全县官方兽医43名,执业兽医6名,村级动物防疫员49名。积极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,持续做好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、监测、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,“十四五”期间,畜禽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%以上,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%以上。全县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。
2、畜产品安全水平大幅提高。深入开展了生鲜乳、兽药、饲料及“瘦肉精”等专项整治活动,改善畜产品生产环境。加大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全程有效监管和追踪溯源,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工作监管力度,切实解决风险隐患,“十四五”期间全县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。
3、牲畜良种化不断提升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全县累计改良牛5.99 万头、羊100余万只,引进和繁育种公羊1100余只。全县牲畜牛羊良种率达到85%,猪禽良种率达到100%。
4、畜牧业产量产值稳中有升。2024年全县牲畜存栏50.08万头只,较2020年增加16.92万头只,增长51%,出栏61.5万头只,较2020年增加32.35万头只,增长111%;家禽存栏72.24万羽,比2020年减少5.01万羽,减少6.5%,家禽出栏93.43万羽,较2020年增加11.33万羽,增长13.8%;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.94万吨、0.62万吨、1.61万吨。较2020年分别增加9279吨、287吨、2418吨,增长率分别为91.7%、4.9%、17.7%;畜牧业产值达到5.26亿元,较2020年增加0.79亿元,增长17.7%。
5、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。截止2024年底,全县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61家,兽药经营店17家、屠宰场点4家;注册畜产品品牌3个(牧烨、羊德美和三宇);牛奶收购加工企业一家;牛羊肉销售企业(合作社)2家;兽医社会化服务1家(焉耆县盛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)。2024年末,全县牲畜规模化养殖达到35.07万头只,规模养殖比例达70%。
6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步提升。截止2024年底,全县规模养殖(小区)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%,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3.03%,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%以上。
7、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。引导农户围绕畜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,扩大青贮玉米、紫花苜蓿等优质高产饲草种植面积。同时推广农区秸秆长草短喂、三贮一化、鲜贮等加工利用技术。2024年,全年完成压制青贮30万吨、甜菜糖渣24万吨、番茄渣2万吨、辣椒粕3.6万吨,储备各类秸秆(麦草、玉米秸秆)10万吨,有效保障农牧民饲草料供应需求。